破凿文学

破凿文学 >季天侯厉元朗逆战阁 > 第1877章 事故背后的故事(下)(第1页)

第1877章 事故背后的故事(下)(第1页)

车队驶出县城没多久,便走上通往关索镇的县道。总体而言,这条县道还算不错,除了路窄点,会车时要格外注意,路况还算不错,并不颠簸。厉元朗望着车窗外的景色,一言不发。倒是尹东心情忐忑不安,偷瞄着厉元朗的脸,寄希望从这位厉省长的表情变化中,悟出点什么。可现实却让他失望了。厉元朗非常平静,看不到喜怒。又前行了十几分钟,厉元朗赫然发现,车子忽然右拐,拐上旁边一条水泥路。随着路面坑坑洼洼,车辆发生剧烈颠簸。厉元朗掏出手机看了看,质问道:“车子怎么拐上这条路了,放着好端端的柏油路不走,偏偏走这条坑洼不平的水泥路。”面对厉元朗的质疑声,尹东连忙解释,“省长,走这里抄近路,能节省半个小时。”不等厉元朗说话,陈先反驳道:“我的手机导航显示,并不能节省多少时间。尹书记,柏油路面平坦,车子能跑起来。这条路虽说稍微近点,可车子却不能跑快,里里外外一算,根本没有节省。你这笔帐,算得不够精明。”尹东被陈先的话,讥讽得面显尴尬。忙说:“陈处长说笑了,我是为厉省长着想……”厉元朗不等他说完,冷声命令司机,按原路返回,仍旧走县道。省长发话了,谁敢不执行。尹东心里这个后悔,好似自己那点小九九想法,被厉元朗拆穿一样,芒刺在背,浑身不舒服。他是真正领会到被夹在中间的感觉,里外不是人。随着厉元朗车子带头返回,其他车也纷纷跟着原地掉头。马宇见状,面沉似水,使劲握紧拳头,脑子里乱糟糟的。车子途径一条岔路口的时候,前方厉元朗的车停下。他急忙往车窗外一瞧,远处一片白色建筑物,心中咯噔一下,他担心的事情,恐怕要发生了。果然,厉元朗指着那片建筑物问尹东,这是什么地方?尹东规矩回答:“是新光朝鲜族村。”厉元朗挥了挥手,“去看看。”司机领命,一打方向盘,越野车拐了个弯,直奔村子而来。新光村是清一色的白墙黑瓦,远远望去,非常整齐有致。胡同都铺就水泥路面。可奇怪的是,车队进来,村子里竟然看不到一个行人。越野车最终停在村委会前面的广场上。广场不大,周围有篮球架和健身器材。厉元朗下车之后,吴超林和王若勋,还有马宇、尤维根很快围拢过来。环视一圈,厉元朗问:“村子里怎么没人?”尹东主动说:“可能都去田里干活了吧。”厉元朗瞅了尹东一眼,冷声道:“我们车队过来的时候,农田里就看不见一个人,你这话不成立。”随后,迈开大步,率先走向附近的一处民房。到了门口,竟然铁将军把门。厉元朗扒着门缝瞧了瞧,之后,又去由铁栏杆砌筑的院墙那边,踅摸一圈。似乎发现了什么。厉元朗也不说话,继续走向紧挨的第二家。就这样,厉元朗带头,走进这条胡同,挨家挨户看起来。这一排房子全都上锁,而且通过观察,厉元朗没有发现一家有人居住的痕迹。他心有不甘,接着走向另一胡同。总算有一家能推开远门。陈先心领神会,第一个走进去,到了房门口,轻轻拽开,冲里面喊道:“有人吗?”没一会儿,有个拄着拐杖的老头,慢慢悠悠走出来,操着不太标准的普通话,问陈先是谁。陈先胡编了一个身份,和老头攀谈起来。从老头口中得知,新光村基本没有几个人住了,大部分都搬走了。有的去国外打工,有的去县城或者市里居住。据他介绍,整个新光村加上他,总共只有六个人住这儿。还都是老年人。陈先问他,修建这么漂亮的村子,大家干嘛搬走?老头说,新光村地少,靠种地得饿肚子。加之这些年出国打工热,他们本民族又与某国语言相通,所以,不管年轻还是年老,不少人去那个国家打工挣钱。“村子都成空村了,为什么还修建这么漂亮?”老头撇了撇嘴,“听说市里要把我们村建成什么民族风情村,把原有的老房子全部推掉,重新盖了这些房子。”“可大多数村民不住在这儿了,房子一直空着。没人管,没人收拾,白白让风吹着,让雨浇着,太可惜了。”“我家就我一个人住,还不错。你们看我的邻居,房子都有裂缝了。再放几年,就得变成危房。”陈先和老头对话,厉元朗在旁边听得一清二楚。离开这户人家,厉元朗板着脸,什么都不说,直接上了越野车。看到这种情景,马宇顿时傻眼了。站在原地,不知所措。恰好吴超林过来,在他耳边生硬挤出一句话,“你干的好事!”和马宇有差不多反应的尹东,都不敢瞅马宇,害怕这位马书记把他吃了。灰溜溜上了厉元朗的车,上车前一刻,忍不住瞄了马宇一眼。那张快要变黑的脸,尹东预感不妙。脖子一缩,真想把脑袋缩进脖腔里。在车上,尹东索性也不瞒着,简明扼要提到修建新光村的过程。当初是马宇书记下来调研,正好路过新光村。他见这里山清水秀,又是个朝鲜族村落,提出要把这里建成特色朝鲜族风情村。市委书记发话了,文光县委不敢不重视。伸手从向市里争取到一笔款子,县财政又挤出一部分。用了半年时间,建成新光村现有规模。厉元朗只管听,一句话没说。但心里却如掀翻调料盒,五味杂陈。马宇不做调查,不搞调研,心血来潮,斥资修建一个快没人住的无人村。浪费财政资源不说,还导致大片房屋空着,简直就是渎职,就是犯罪!不过,他尽量压着火气,调整情绪,不至于影响接下来的心情。关索镇书记和镇长,率领全镇领导班子成员,早早列队迎接厉元朗一行。下车后,厉元朗和大家见面打了招呼,没在镇政府停留一分钟,直接前往多利华食品厂。罗远利今年四十九岁,高高的个子,有点瘦。穿了一件黑色夹克,戴一副金丝边眼镜,颇有风度。在他身边,站着一位二十多岁的女孩儿。是他的女儿,名叫罗佳。罗佳大学刚毕业,女承父命,回到家乡帮助父亲打理工厂。获悉省长要来视察,特意从县里赶过来。一个是陪同省长,另一个充当翻译。毕竟父亲是聋哑人,沟通困难,需要有她在场。罗佳长相甜美,青春有活力。最主要的是,她是正常人。罗远利一见罗远利,十分激动的紧走几步,老远伸出双手。握紧厉元朗的手,罗远利比划着。身旁的罗佳适时翻译,说她爸爸代表全厂工人,热烈欢迎厉省长和各位领导光临他们厂。厉元朗和罗远利客气几句,在众人簇拥下,走进工厂大院。路上,罗远利介绍工厂概况。并领着大家走进车间。进车间之前,所有人都要穿上白色大褂,脚上要穿鞋套。车间很干净,工人们全都在各自工位上忙碌。正如之前了解的一样,这里工人,至少有一半身患残疾。根据工人残疾情况,安排他们在力所能及的岗位上工作,确保每一名残疾工人都有事做,都有钱挣,这是罗远利的一贯宗旨。罗远利比划,罗佳也不时插言,告诉厉元朗。他们生产的食品,手工占了近一半。按她父亲的意思,越接近原始工艺,越能保证食品的良好口感。而且,他们的产品纯绿色,不放任何添加剂和防腐剂。保质期只有三天,一旦过了保质期,将全部拉回来处理掉。厉元朗频频点头,满意的说:“做生意就是要讲诚信,特别是食品行业。听了你们的介绍,你们做得很好,值得称赞。罗厂长、罗女士,有什么困难吗?有的话,政府一定想办法解决。”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